地址:休宁
电话:0793-986862
传真:0793-986927
邮箱:chaozhou2954@126.com
今年20余名高校领导被查 ,今年“象牙塔”反腐有何深意
“象牙塔”并非净土 ,余名有何近日,高校又一位高校领导官宣被查。领导
8月26日,被查辽宁省纪委监委发布消息,反腐沈阳音乐学院原党委书记董亲学涉嫌严重违纪违法,深意目前正接受辽宁省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。象牙塔
董亲学在教育领域工作多年,今年编著过《科教兴农方略》一书 ,余名有何担任过辽宁省铁岭农业学校(现名辽宁职业学院)校长 、高校党委书记,领导大连海洋大学党委书记等职 。被查
2019年1月 ,反腐董亲学任沈阳音乐学院党委书记 ,2022年12月下旬卸任该职务 。仅8个多月后 ,董亲学被查 。
在董亲学被查前一天,今年8月25日,最高人民检察院微信公众号发布消息 ,广西财经学院原党委副书记、院长席鸿建(正厅级)涉嫌受贿案,由广西北海市人民检察院依法批捕 。
同日因涉嫌受贿被北海市检察院批捕的,还有广西财经学院原党委常委 、副院长廖文龙(副厅级) 。值得注意的是 ,今年5月26日,上述两人同天被查,如今同天被批捕 。
据不完全统计 ,去年全年中管、省管高校领导至少23人被查,今年年初至8月底,同口径统计至少22人落马,人数接近去年总和。
超六成是校长(院长)或党委书记
梳理资料发现,除涉及综合类院校外,还涉及音乐 、警察 、师范、医学 、财经 、理工等不同类型的院校,其中职业院校最多,有6所 。
从特点看,在中管干部层面 ,今年8月初,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常委、副校长张广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查 。
省管干部层面,今年被查的高校领导干部至少有两大特点:一是超半数是卸任后或退休后被查;二是被查人员超六成是校长(院长)或党委书记 ,其中既有曾任也有现任 。
具体而言 ,22人中,至少13人是卸任或退休后被查的 ,比如河南警察学院原党委书记、原省纪委驻省公安厅纪检组组长王伟平,他今年3月到龄退休 ,仅5个月后即被查 。
成都师范学院党委原书记曹子建,2017年9月卸任前述职务 ,2021年4月退休 ,退休两年多后被查。湖南科技职业学院原院长杨栋梁,2015年6月因年龄原因卸任 ,8年后被查 。
从被查人员岗位看 ,22人中,至少15人曾任或现任院校党委书记 、校长(院长) ,从反腐败监察的角度看 ,这些人中超六成曾属于院校的“关键岗位、关键人物” 。
值得一提的是,22人中有3人曾有纪检工作经验,除了上文提到的王伟平 ,还有陕西开放大学党委副书记 、纪委书记张军利 ,广东开放大学党委副书记 、纪委书记刘卫红 。
多人案涉基建工程
上述22人中至少6人已经被开除党籍或公职 ,“双开”通报披露了诸多信息。
6人分别是上文提到的席鸿建 、廖文龙 、刘卫红 、曹子建 ,以及南方医科大学党委书记陈敏生 ,上海公安学院副院长李锦明。
梳理6人通报发现,他们既有共性也有个性,共性指向了基建工程 。席鸿建、廖文龙、刘卫红 、陈敏生,以及曹子建均涉及在工程承揽方面为他人谋利 。
其中值得一提的是 ,陈敏生长期在医疗系统任职,担任过广州医学院院长 、党委书记,2011年10月任南方医科大学校长 ,2012年5月任南方医科大学党委书记,直至今年3月落马 。
通报指 ,陈敏生不落实巡视整改要求 ,违规为本人办理延迟退休手续,亦官亦商,长期违规从事营利活动,靠医吃医,大搞权钱交易,为他人在药品和医疗设备采购、工程项目承揽、职务晋升等方面谋利 。
李锦明则谋利于司法。李锦明曾任上海市教育整顿第四驻点指导组副组长 ,通报指其在人员招录 、司法案件中充当“掮客”以权谋私,大搞权钱交易,违规干预司法活动 。
此外,曹子建还为他人在联合办学方面谋利;席鸿建公权私用、退而不“休”;廖文龙被指权力观扭曲 ,大搞权钱交易。
反腐专家 、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彭新林曾系统梳理过2010年至2020年间公开的405份涉高校腐败犯罪的裁判文书 。
他发现,从涉案领域来看 ,高校腐败犯罪主要集中在基建工程、校办企业 、合作办学 、组织人事、财务管理、物资采购 、招生就业、科研经费使用等领域。
重庆廉政研究中心副教授李莉莎曾在论文《遏制论视野下高校腐败犯罪大数据分析——基于 2007 至 2019 年高校腐败犯罪的实证》中提到 ,校院领导岗位是腐败风险度最高,后勤处 、基建处是腐败风险度较高的两个部门。二级学院也是高校腐败犯罪易发地,原因多与资金、财物管理、招生以及学术科研工作有关。
从人员职级来看 ,彭新林表示 ,高校腐败犯罪的风险职级由高到低依次为校级 、处级、科级、普通职员及教师。其中,担任校级、处级领导职务的占比近60%。
2022年9月出版的《高校反腐警示录》提到,高校领导手握行政权力,同时掌握着高校“经济命脉” ,其权限涉及招生招录 、基建工程、人事管理 、职称评定等 ,在人权、事权 、财权方面有话语权甚至支配权,上述领域也是腐败易发多发的领域。
专家 :加强“关键岗位”监督
对于今年高校反腐,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 、廉政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庄德水认为 ,关键岗位关键人员失守特征明显 。
庄德水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,“象牙塔”并非净土,高校也是反腐的重点领域,从公开数据看 ,高校反腐持续加强、深化 。
值得注意的是,今年6月 ,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机关在《人民日报》发文曾明确指出 ,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 ,深化金融 、国企、高校、统计、体育 、粮食购销等领域腐败治理。
一位反腐专家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,上世纪末 ,随着高校的新区建设和扩招 ,高校领域腐败也进入了大众的视野。如今的腐败治理,可以看作对高校反腐的进一步深化 。
他认为,高校是一个比较封闭的机构,其中一个难题是如何监督关键岗位的关键人员,也即如何监督高校领导 。
中国廉政法制研究会常务理事、华东政法大学纪检监察学院教授魏昌东此前提到 ,高校是有行政级别的 ,地方高校纪委书记与校长、党委书记存在级别差,监督困难 。
对高校“一把手”监督的制度是有的,比如党代会 、教代会以及教授会等 。但庄德水认为,高校领导掌握核心资源,涉及干部 、教师的切身利益 ,在此情况下,教师干部难以对高校领导有效监督 。
上述不愿具名的反腐专家还提到,要加大对“一把手”的监督力度,尤其是要建构有针对性的 、有效的监督制度体系。
彭新林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,高校腐败的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,应针对高校腐败的特点和原因 ,多管齐下、综合施治 ,重点是做好制度 、监督 、教育三方面的工作 ,构建制度、监督、教育并重的惩治和预防高校腐败体系。其中 ,教育是基础,制度是保证 ,监督是关键,三者是有机统一的整体。
他提到,适度改革和完善高校权力结构 ,防止权力过于集中,重视校务和院务公开,推进高校权力运行的公开透明 。深化高校纪检监察体制改革,提高学校纪检监察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,有效整合监督力量 ,将党内监督与教职工民主监督、舆论监督 、社会监督等贯通起来,形成监督合力 。
作者:佟西中
编辑:孙晓波
地址:大洼
电话:906-986228
传真:0793-986291
邮箱:yingzequ4490@126.com
0.1478